本書內容豐富、橫跨不同學科,與一般談論信仰的著作不同,它探討的是理性在宗教中的位置,介紹的是如何判別宗教信條是否理性的方法論。本書曾在哲學界引起極大反響,作者斯溫伯恩“一炮而紅”,由此激發(fā)了宗教哲學不少新的研究路向。斯溫伯恩力圖證明用理性研究宗教信仰的做法是可取和可行的。在他看來,重要的是調查不同的宗教提供的目標是什么
12位著名西方思想史人物研究之一。加爾文(JohnCalvin,1509-1564)是對于西方現代思想產生重大影響的集大成者�;蛴腥税阉放鯙橐粋€完美的人物,或有人把他刻畫為一個無情的“暴君”。本書力圖還原真實的加爾文這個歷史人物,而不是圣徒傳記。作者大量引述加爾文自己的文字
《英格蘭大教堂》作者在一年的時間內,考察了英格蘭大大小小的教堂50余座,拍下照片上萬張,寫了游記幾十篇,并用鏡頭、速寫和文字三種方式記錄全部英格蘭大教堂�!队⒏裉m大教堂》的首條線索是書中的游記,這些文字既有客觀的解說也有作者主觀的感受。《英格蘭大教堂》的第二條線索是攝影作品,書中照片都是作者的攝影作品,這些作品講究構圖
《馬禮遜回憶錄》描述了馬禮遜(RobertMorrison,1782—1834)從出生到成長為一名傳教士這一過程以及他作為西方派到中國的第一位新教傳教士為開拓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教事業(yè)所做出的貢獻。本書的內容大多都為珍貴的第一手材料,從另一個視角透視了18世紀初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生活等方面的情況。 馬禮遜是近代中西文
奧古斯丁的早期著作《駁學園派》(386年)與《論教師》(389年)是緊密相關的兩篇作品。前者以西塞羅的《學園派》為靶子,捍衛(wèi)知識的可能性,反駁新學園派(NewAcademy)的懷疑主義觀點;后者針對柏拉圖的《美諾篇》(Meno),提出他自己的光照論,來解釋如何獲得知識。它們就象姐妹篇,呈現出奧古斯丁不同于晚期羅馬知識界
仁力西系清末著名來華西方人士之一、中國女子學校先聲之一廈門懷仁女學的三任主理(終身未嫁)。本書是在仁力西46歲即英年早逝之后由其胞妹梅塔和莉娜編輯整理而成。書中主要部分是仁力西寫給親友的信件和一些生活日記等,記述了19世紀末期仁力西在鼓浪嶼興辦女學的經歷以及在廈門和周邊地區(qū)的見聞……
《法國“國王數學家”與中西文化交流/南開大學外國語言文學青年學者文庫》是“南開大學外國語言文學青年學者文庫”的一種�!斗▏皣鯏祵W家”與中西文化交流/南開大學外國語言文學青年學者文庫》主要圍繞著康熙年間來華的法國“國王數學家”傳教團與中西文化交流這個主題展開研究,采用歷史分析與理論闡釋相結合,專題研究與總體考察相依托
《晚清時期天主教會在內蒙古地區(qū)活動研究》對晚清時期天主教會在內蒙古地區(qū)的傳教活動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該書首先介紹了晚清時期內蒙古地區(qū)的政治、社會形勢,簡要回顧了法國遣使會在內蒙古的活動情況。然后按照時間順序,對圣母圣心會在內蒙古展開的傳教活動,該修會的傳教策略,傳教過程中的蒙、民、教沖突,1900年的反洋教運動,19
英國牛津運動研究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是1905年韋伯完成的*負盛名的作品。該書體現了德國思想界自黑格爾以來將理性與信仰想結合的思辨方式,其核心概念包括資本主義精神、理性、禁欲主義的新教倫理、職業(yè)倫理等,其核心論點就是新教倫理思想影響了資本主義制度誕生、社會變遷和經濟發(fā)展,因為新教派倡導世俗禁欲主義倫理和將世俗勞作并獲利視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