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為蒙古文學知名專家阿爾泰、劉成、蘇尤格、海日寒等對滿全詩歌作品和學術作品進行梳理與闡釋。滿全,二級教授、內蒙古作家協(xié)會主席、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者。著有《蒙古族書面文學的基本體系研究》《文本、意義結構、文化闡釋》《飛鳥集》等百余部著作。本書收錄了《詩化宇宙的想象性建構:滿全大型散文詩〈飛鳥
《蒙古文學學科史》由《蒙古文學學科史——資料系統(tǒng)》《蒙古文學學科史——研究系統(tǒng)(上、下)》《蒙古文學學科史——教育系統(tǒng)(上、下)》共三卷本共五冊組成,以專題形式梳理和闡釋了蒙古文學學科史基礎性問題。本卷為《蒙古文學學科史——教育系統(tǒng)(上、下)》,主要探討、論述了蒙古文學學校教育、課程體系以及學位論文等內容。迄今為止,國
本書以徐枕亞的小說創(chuàng)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綜合性視角詳細解讀徐枕亞創(chuàng)作思想和藝術特征。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展開論述:徐枕亞的創(chuàng)作道路、徐枕亞的小說理論、徐枕亞小說的敘事特色、徐枕亞小說的人物與情節(jié)模式、文化場域與徐枕亞的創(chuàng)作轉型、徐枕亞小說的文化意蘊和時代意義。試圖結合晚清民初文學文化的變化軌跡,揭示徐枕亞小說創(chuàng)作對傳統(tǒng)的
七絕是唐代十分流行、雅俗共賞的一種詩體,在唐人留存的五萬余首詩中,據(jù)施子愉先生以《全唐詩》中存詩一卷以上的詩人的作品統(tǒng)計,七絕的數(shù)量占第二位,僅次于有唐一代作為“試帖詩”的基礎的五律,可見其創(chuàng)作之盛。本書是從作者多年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積存下來的有關唐詩的著作中選錄出來的,早已成為唐詩賞析類選本中的權威版本。作者新穎別致
本文稿收錄宛敏灝早期著作、未刊稿、散見論文、書札為主,主要由現(xiàn)在市面已不見的著作《張于湖評傳》《宋四十詞人述評》《唐宋詞選》以及詞學論文和論詞書札五部分組成。論文約三十篇,大體包括四組:一是以《張孝祥年譜》為代表的張孝祥研究系列,二是《為吳潛辨誣》《吳潛年譜》兩篇長文,三是在《語文學習》等刊物上發(fā)表的中學詩詞教學的文章
本書收錄葉嘉瑩先生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有關詞學研究的重要手稿,其中包括論二晏(晏殊、晏幾道)詞、論蘇軾詞、論辛棄疾詞、迦陵隨筆、論王國維詞、對傳統(tǒng)詞學困惑的思考、宋代兩位杰出的女詞人共七章。這些手稿反映了葉嘉瑩先生關于詞的起源、詞的發(fā)展史、中西方文學與美學比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對當代文學研究曾經產生過廣
該詩學論集為《江漢學術》創(chuàng)設的教育-部名欄現(xiàn)當代詩學研究20042024年刊發(fā)的近四百篇數(shù)十個專題專輯論文精粹,對新詩詩學領域的探究者,包括相關專業(yè)的教師、研究生以及在新詩創(chuàng)作現(xiàn)場力求突破瓶頸的當代詩人極具文獻參考和品鑒收藏價值。 現(xiàn)當代詩學研究專欄把諸多新詩詩學問題以專題的形式,多元、多維的方法集成交叉研究,獲取了
《20世紀90年代以來藏族題材漢語小說研究》是西藏民族大學趙麗教授的作品。作者運用民族文化理論,從作家的身份視角契入,采用文學史研究和平行比較研究的方法,在具體的論述中,運用文化地理學、精神分析學說、文化身份認同理論、敘述視角理論等方法,把外部研究和內部研究相結合,理論和個案互證,力求在作家文本個案的闡釋上有新意和深度
點將錄之作昉自明末閹黨王紹徽的《東林點將錄》,仿《水滸傳》一百零八將天罡地煞之例分列當時反對閹黨的官吏,目的在于諂媚魏忠賢。自嘉慶年間著名詩人舒位《乾嘉詩壇點將錄》出,二百年來點將錄之作蔚為大觀。有學者認為其已成為一種富于民族特色的文學批評形式。 金庸武俠小說塑造了數(shù)以千計的人物形象,給人深刻印象的不下數(shù)百人。本書以點
首師大文學院教授侯會,將30多年的研究心得、一線教學經驗、給孩子寫書的初心融為一爐,著成給青少年的古典文學名著(以下簡稱名著)讀本。除了四大名著,更是將考試�?汀度辶滞馐贰妨腥�,并為五大名著;從孩子的視角出發(fā),助力中小學生真正讀完、讀懂、讀透五大名著,幫家長把語文老師的老師請回家。 獨創(chuàng)三重讀法,用導讀、速讀、精讀幫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