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地方志。本書為無錫市濱湖區(qū)蠡湖街道的地方志,它分章節(jié)記述了蠡湖街道的自然、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的歷史與現狀,并附有圖片、概述、大事記、附錄等。本書內容豐富,摘取史料詳盡真實,表述平實流暢,具有鮮明的地方和時代特色,對于認識和了解蠡湖街道,具有一定現實意義。作者希望通過發(fā)揮志書“明道、資治、存史、輔教”的功能,從而
本書于光緒五年(1879)設局修纂,光緒十二年(1886)成書,計一百三十卷。本書中用很大篇幅記敘了順天府的水道、水利情況,沿革、官守等都從周代一直記載到清末,是晚清時期的地方巨著。這套志書提供了北京地區(qū)較為系統(tǒng)完備的歷史資料,對于研究北京的歷史、風貌、人文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此次依照原書尺寸,雙色影印,線裝再造出版,
海寧,古為鹽官,又稱海昌,今為浙江省嘉興市下轄的海寧市(縣級),位于我國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錢塘江畔。海寧歷史悠久,人文淵藪,前賢輩出,素有修志傳統(tǒng),地方文獻豐富,底蘊極為深厚�!逗幹葜靖濉窞榍骞饩w二十四年(1898)由海寧知州李圭始修,海寧知縣劉蔚仁續(xù)修,至民國5年(1916)告竣,民國11年(1922)付梓,朱
本書是“隴右文庫”之著作庫,系全面發(fā)掘和詳盡收錄歷代甘肅地方人物著作和有關甘肅地方文獻的資料庫。全書以時代為序,分為四編,即漢至宋元編、明代編、清代編、民國編,共收集著作200余部,有刻本、抄本和稿本等,其中不乏珍本、孤本等,版本十分珍貴,是甘肅清代以前(含部分民國時期)甘肅籍作者著述作品集大成之作。本書以影印形式出版
本項目系從青海省檔案館所收藏的八萬余件清代檔案中精選三千余件清代青海循化廳檔案史料精華,檔案時間縱跨整個清朝。清代青海循化地區(qū)民族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顯著特點,其中有關官府營務、驛站、民族宗教、外國傳教、探險、番民管理等方面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此外,這些檔案還反映了清代青海及循化地區(qū)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多方面的歷
本書收錄龍江、景星、泰來、拜泉、綏化、蘭西、青岡、安達、璦琿、遜克、嫩江、通北、蘿北各縣旗的縣志采集實錄、志書、資料清冊、輿地圖志等。為地方史和其它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為社會各界的用志需求提供了便利條件。
本書為上栗縣綜合性地方志書,主要收錄2002-2021年期間上栗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建設情況以及發(fā)生的大事要事。突出反映該地區(qū)的特點和各部門、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舉措、進展,客觀地反映了該地區(qū)經濟社會在改革創(chuàng)新中的發(fā)展變化,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上栗縣人民政府帶領全縣人民謀求發(fā)展的奮斗歷程。集中反映二十
【乾隆】濰縣志(一函六冊) (清)張耀璧修(清)王誦芬纂 線裝16開 978-7-5013-7922-4 980元 出版時間:2023年11月
本書以《山東省歷代方志集成》中《(雍正)山東通志》為底本,采用4拼版,共三十六卷,首一卷,三十七目,分為:圖考、典謨、星野、建置、城池、疆域、山川、形勝、圻封、古跡、巡狩、闕里、田賦、鹽法、學校、選舉、兵防、驛遞、河防、漕運、海疆、秩祀、橋梁、風俗、物產、職官、公署、宦績、人物、列女、仙釋、方技、陵墓、五行、經籍、藝文
本書分為兩個層面:一是整體文脈梳理,以正在編纂出版的《儒典》體例、內在邏輯、所收文獻為山東文脈的主體框架,在此基礎上進行文獻擴充,形成若干板塊。二是以代表儒家文化的孔子、孟子,代表齊學的管子,以及山東特色的兵家文獻等形成極具特色的文獻集成�,F存2000余種孔子文獻,1200余種孟子文獻,300余種管子文獻,及已出版的《